首页 > 热点 >

艺龄肖洋(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导演肖洋)

发表时间:2023-07-08 13:55:58 来源: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艺龄肖洋,天才少年班出身的导演肖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

“天才不常有,但我们都曾是少年。”

说起“少年班”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

但提起“12岁的数学天才,跳级直接上大学”,很多人或许都能反应得过来。

中国人对于“天才”二字,有种特殊的崇拜,这是写进基因的一种情感。

毕竟在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中,一位擅长科举考试的天才,足以改变一整个家族的命运。

在我们的课本里,提到古代的某个牛人时,往往会说他——

“天资聪颖”,“三岁就识字,五岁会写诗,七岁就能和大人对答如流”。

因为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天才”是需要仰望的,是带有神性的名字。

而人们却很少会关注这些“天才”的去向,他们似乎消失了,只留下了那些“少年”时的神话。

《少年班》的导演肖洋,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

看着眼前的这个胖子,你也许很难想象,他在15岁就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

多年后他执导《少年班》,豆瓣7万人评分,最后也只给出了5.9分的评价。

这多像是全校第一,只考了59分。

其实可能是试卷很难,或者是他状态不好,但如果我们知道他是“天才”,那我们就会觉得他失败了。

而《少年班》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群天才们失败的故事。

比起电影本身来,电影的票房与评价,似乎更优秀的阐述了这个主题。

这部电影不算优秀,但里面有些东西适合单独拿出来讲一讲,比如中国教育问题,比如天才失败这件事。

要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电影,或许能这样说——

“一位失败的天才老师,带领一群天才少年参加国际数学比赛,但最终却失败的故事。”

也有人从批判与调侃的角度来说,这无非是对电影编辑的不满——

“一个绿茶婊,毁了一个天才少年班。”

这个故事可以分两条线来讲——

智商150的自闭少女周兰

12岁上大学的肥仔方厚政

用《周易》算数学的王大法

大脑可以三线程同时运转的麦克

奖状堆起来比自己还高的吴未

周知庸老师召集少年班是有私心的。他自己曾经也是其中一员,但并不成功,他想通过少年班的成绩,来佐证自己的成绩。

他抗住了校方压力,甚至伪造了领导的文件,想尽办法驯服了几位聪明但桀骜的少年。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国际赛事的题目被其他的国家的学生解出来,老师与天才们都失败了。

青春电影,往往离不开感情戏。但这出三角恋,可能是这部电影最狗血的部分了。

《少年班》里,资质平庸的吴未喜欢冰山少女周兰,而周兰则是喜欢桀骜的麦克,包括麦克在内的其他人,则是被校花江依琳所吸引。

而绿茶江依琳,则是和一个富家公子混在了一起。

青春期这种狗血剧情虽然常见,但很明显,观众并不喜欢看这些。

走进电影院的人们,多半是仰慕“天才”而去的。

结果电影里面的“天才们”,不学无术,抽烟喝酒大家,整得和不良少年一样。肯定是败兴而归。

或许曾经身为天才的导演肖洋,也的确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天才们也是人,他们有自己想法,他们的青春也多半会狗血。

但肖洋却没有考虑到观众们的期待。

在中国人心中,“天才”二字太过于神话了,毕竟是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事情。

它象征着教育的顶点,象征着上一代对于下一代的最高期望。这个词不容被玷污。

即便是天才变得平庸的剧情,也应该写成《伤仲永》那样。

众人惋惜他的遭遇,目的是教育自己孩子,将来要好好读书。

国人希望看到的,是平庸孩子“吴未”,和天才们一起,挑战极限,为国争光。

而不是像《少年班》里的,天才们堕落为平庸,这会伤害到国人被封建教育洗礼了几千年的灵魂。

本质上,肖洋想做的,或许是批判中国那扭曲的“天才教育”的价值观。

但他却用了一个相当幼稚的方式——让一群天才们去学坏。

而最重要的,影片也没有把更有意义的主题清晰的表达出来——

在教育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峻,即便是天才,他们心理与人格上也都多发弊病,人性化教育迫在眉睫。

这才是这样一个“天才”为主题的电影,真正该表达的东西。

而且,在电影表达讲述手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中国教育这个问题,你永远没办法借小孩子的嘴,去宣扬所谓的青春,或者自由。

你跟父母们说这些,他们只会觉得你不学无术,叛逆,任性。

也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写这些,也不过是一种叛逆父母的表现。

但其实,我更想带给每一个即将成为父母的我们一些反思。

毕竟,我们才是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决策人。

在电影《少年班》里,有不少人物是有原型的。

其中那个最不着边际的那个神棍,做数学题靠算卦,还真的不是编造出来的。

导演肖洋自己说过,他在西安交大读少年班的时候,就认识这样一个同学。

他是湖北人,农村少年。来的时候带着一大包线装书,《周易》啊《紫微斗数》之类的。

考数学20分钟交卷,满分。

不去上课,整天在床上看书,除了上厕所不下床。馍放床上,饿了就吃。

不喜欢洗澡,据说很多古代奇人也这样,觉得这伤元气。

这人放到两千年前就是庞统,放到一千年前就是刘伯温啊!

也有人说王大法的原型是宁铂。

他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

但是宁铂最后却万念俱灰,皈依了佛门。

这种发生在天才身上的悲剧,其实并不少见,一定程度上,也侧面烘托了中国教育问题。

在我看来,他或许把自己拆成了几个人,分开放进了每一个角色里。

抛开“天才”的头衔,其实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学生。

平凡人吴未,扎在一群学霸们之间,每天都会痛苦不已,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会那么大?

农村少年王大法,脱离了父亲的管教后迷失自己。但那个动不动就打人的父亲,却把家里的牛卖了,只为了让自己买个随身听,不丢面子。

叛逆少年麦克,就是一头青春里的猛兽,却依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嫁给了钱。

或多或少的,我们看到一些心理疾病——周兰的自闭,麦克的暴力倾向,王大法极为混乱的思维方式。

这些事情,不只是在天才身上,在我们的青春期里,也很是常见。

当然,也包括曾经是少年的导演肖洋。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肖洋其实是很优秀的:

994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01年就读于德国威斯巴登高等技术学院媒体信息专业。2008年剪辑第一部长片《非诚勿扰》 。2012年与金哲勇联合执导短片《伦敦魅影》。同年凭借剪辑的东方魔幻爱情电影《画皮2》获得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剪辑师奖 。2013年担任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剪辑师。

可在电影里,肖洋最像的其实是周知庸老师。这个人挣扎着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最后还是失败了。

很是贴合主题的是——肖洋执导的《少年班》电影也失败了。

戏里戏外,肖洋都有些像是周知庸。在这里,他甚至抛开了艺术手法,用现实的告诉了我们一件事——

天才也是人,天才也会失败,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

这一点,生活告诉得我们还少么?

刚毕业时,我表哥曾和我聊起,他们哪一届的第一名,如今在美国送快递。

而当初班上最调皮的那个,深圳住的房子都五千多万。

可这又怎么样呢?每个人其实都只有一种天分,那就是做好自己。

自古烂片出神曲。

相比之下,主题曲《你曾是少年》的歌词,甚至比电影本身讲述得更好——

“有些时候 你怀念从前日子

可天真离开时 你却没说一个字

你只是挥一挥手 像扔掉废纸

说是人生必经的事

酒喝到七分 却又感觉怅然若失”

虽然我不觉得《少年班》是一部好电影,但自始至终,我都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就像豆瓣7万人打分,最后给出了5.9,而不是2、3分。

我想很多应该和我一样,理解导演的诉求,或者说,依旧被某些东西触动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电影题材不错,但它没有脱离青春片的桎梏。

这部电影,是一份天才交出的59分答卷。

多像是曾经满怀期待征服世界,多年以后却碌碌无为的我们?

《少年班》讲述了一个天才们也会失败的故事,而观众们并不满意。

是因为惋惜天才们吗?其实不是——

只是因为我们害怕一个真相,那就是那些天资比我们高过不知道多少倍的天才们,也逃不开失败的结局。

如果这样,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努力的价值,更多是让自己不后悔。毕竟多年以后,你可以还能反问一句自己——

“我真的努力过了,还能怎么样?”

当你真的拼过命了,哪怕最后碌碌无为又怎样,社会资源有限,总会分个高低贵贱。

在我们识字用的第一本书,《新华字典》里,关于“前途”,造了这样一个句子: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是故人淮湫,一个坚持用自己的眼光,看电影,看世界的人。

——

欢迎关注,共同学习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